研生试剂-计量对“大飞机”的保障作用
大飞机是指起飞总重超过100吨,一次航程达到3000公里或载客150人以上的军用、民用飞机的泛称。随着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,我国对大型飞机的需求日益增加。从经验来看,自主研制大型飞机,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航空产业,对于带动科学技术发展、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。
笔者已从事12年计量工作,现就做好“大飞机”项目的计量工作谈谈个人的看法。
一、计量工作必须贯穿“大飞机”项目的全过程、全寿命
“大飞机”的组成包括电气系统、飞行操纵系统、仪表显示系统、通信系统、导航系统、液压系统、火警探测和灭火系统、警告系统、氧气系统、空调和增压系统、发动机和机翼防冰系统、起落架系统、灯光系统以及燃油系统等,任何一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计量的保障作用。“大飞机”项目系统复杂,以机载设备为例,既有国内研制,又有采购,要保证“大飞机”项目的质量,就要从源头开始抓好计量工作,只有每台设备都做到检得了、修得好,才能保证整个系统工程的质量。
二、计量工作对“大飞机”项目的保障作用
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,计量保障体系也随之不断发展完善,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难点:
1.“黑盒子”类原位检测设备带来的检测难题不容忽视
“黑盒子”是指内部构造和原理无法获知的检测设备,随着航空检测技术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机载设备检测不再需要从飞机上拆下,而是采用原位检测的方法来确认其功能是否正常。例如,某部门引进的某型运输机,随机配套的就有很多“黑盒子”式的原位检测设备,由于这些“黑盒子”的计量参数未知,且以技术秘密为由拒绝提供设备原理,导致长期无法确认这类设备的状态好坏。
2.综合ATE(自动测试设备)性能的计量难题尚未很好解决
由于机载航电设备系统复杂,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和自动化程度,国内外相继开发了很多综合ATE,这些设备将无线电、通信、电学、机械等专业仪器集成在一起,能够按照设定好的程序自动开展机载设备的检测工作。但是,当前这种综合ATE的性能,如何计量还没有很好地解决。系统中的每台仪器设备单独溯源都没有问题,且每台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好坏也能检测。但是把这些设备集成在一起,综合性能就难以评定。由于仪器和仪器之间各种信号连接器的存在,再加上被检测机载设备的接入适配器,导致信号(尤其是高频、微弱信号)在从仪器到达被检测机载设备的过程中,引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,因此,综合ATE性能评定的难题也一直没有解决。
3.科研院所、厂研制的特殊检测装置的计量要求越来越高
由于航空机载设备很多是进口设备,且不具备通用性,为了完成这些设备的检测工作,有关或科研院所研制了这些机载设备的检测装置。这些自行研制的检测装置具有集成度高、性强、价格昂贵等特点。但是,如果在研制计划下达之初不强调计量要求,这些自行研制的设备就会变成国产的“黑盒子”,计量溯源都非常困难。
由于上述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,笔者相信,在“大飞机”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上述一些问题。因此,只要计量工作者尽早做好准备,做到未雨绸缪,对于保障“大飞机”项目的顺利实施必将起到保障作用。
三、做好“大飞机”计量保障工作的两点建议
要做好“大飞机”计量保障工作,首先要在思想上提高对计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。要把计量保障视为确保“大飞机”项目安全实施的生命线,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从源头上打好基础,把计量工作的要求分解落实到“大飞机”项目的每个环节,让计量工作贯穿“大飞机”项目全过程、全寿命。
要做好“大飞机”计量保障工作,就必须加强军民之间和产学研之间的。加强军民之间的是要吸取军事计量在装备保障方面的经验,“大飞机”项目完成后,军方必定是国产大飞机的重要用户,因此在计量保障工作上,军事航空计量技术机构与地方计量技术机构*可以开展合作走在前面,军地双方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取长补短、互相借鉴、共同提高,可以避免走弯路,同时也节约了资源,减少了浪费;加强产学研之间的是要强化计量技术机构与、科研单位的,计量技术机构应当积极介入“大飞机”项目研制的全过程,让计量工作渗透到整个链的每个环节,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,为、科研工作提供计量技术支撑,在能力所及的范围给予工作指导,甚至直接参与机载设备检测装置的研制,破解与维护脱节的难题。
聂荣臻元帅曾经说过:科技要发展,计量须先行。相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,计量保障能力也会逐步提高,军民一体齐心协力,共同助力国产“大飞机”早日腾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