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血液的收集及洗涤
将血液收集在含有抗凝剂的容器中,每30mL 血液加约5mL 肝素-pH7.4等渗磷酸盐缓冲溶液。
为避免膜上含有的或膜上吸附的蛋白酶使培养基膜蛋白发生变化,以下操作应在-4℃低温下进行。取30mL血液,于冷冻离心机(4℃)中3000r/min 离心20min,使红细胞沉淀,用吸管吸尽血浆及沉淀的红细胞表层的绒毛状沉淀层,以避免其他类型细胞的混入。
将红细胞置于3倍量预冷的pH7.4等渗磷酸盐缓冲液中,用玻璃棒缓慢地搅拌悬浮,4℃5000r/min离心15min,除去上清液及沉淀表层,重复洗涤3次。
2.溶血和红细胞膜的洗涤
在洗净的红细胞中,按照1:40的比例加入预冷的10mmol/LpH7.4低渗Tris(三羟甲基氨基甲烷)-HCl 缓冲液,边加边缓慢搅拌,置于4℃冰箱中1~2h,使之完成溶血。然后于4℃9000r/min 离心15min,使红细胞膜沉淀。重复洗涤、离心3~5次,zui后获得白色的红细胞膜样品。
注意:①溶血时低渗缓冲液的用量越大,培养基红细胞膜中血红蛋白的残留量越少,但体积大,离心费时间。因此,红细胞与缓冲液的容量比例,以1:40为宜。②膜的重量很轻,在溶血后离心倾倒上清液时容易流走,因此要特别小心,尽可能防止膜的损失。③在制备过程中,若pH 值降低,残留的血红蛋白会迅速增加。当pH 保持在7.4时,红细胞膜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仅占总蛋白量的3~5%,相当于血液中总血红蛋白的0.1%。但pH 值降低至7.0时,血红蛋白增加至20%。④上述方法适用于大白鼠和人红细胞膜的分离。牛、猪等红细胞膜的制备,若反复进行低渗处理,将造成膜外表面包含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酯蛋白脱落,使膜容易破碎,得不到较完整的膜样品。若在低渗缓冲液中加入1mmoL氯化钙,即可*防止这种膜的不稳定性。
将zui后一次离心所得到的红细胞培养基膜悬浮在2~4mLpH7.4等渗磷酸盐缓冲液中。记录悬浮液的总体积。注意,有时在膜的下面有少许未解体的红细胞残留物,不要将这部分残留物悬浮在缓冲液中。
3.细胞膜的镜检
取少量膜样品悬液,在相差显微镜下进行观察,确定膜制品是否纯净。在视野中纯净的膜为扁圆形,白色,膜表面赂有皱纹。在视野中应不含有完整的红细胞或污染的细菌。
4.膜的冷冻干燥
培养基样品放在一个称好重量的(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)小称量瓶中,冷冻干燥至样品全干(冰冻干燥可以过夜,冷冻干燥的样品更易溶于SDS 溶液中),称量带有冷冻干燥制品的小称量瓶,记录膜的产量。
将冷冻干燥的膜制品,置于干燥器中保存,以备膜结构成分的分析。